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木結構建筑到底有哪些優越性能。

樹木每生長1立方米能吸收1噸二氧化碳并釋放3/4噸氧氣。二氧化碳以碳的形式儲存在樹木中。生長活躍的幼林木比成熟林木能夠吸收更多二氧化碳。
固化于木材產品中的碳儲量可視作“碳吸收”。木材屬于“負碳”性建筑材料,因為木材產品固化的碳比它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釋放的碳更多。使用木材產品有助于抑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,減緩氣候變暖的步伐。

大截面木構件(原木屋)遇火時,其強度保持時間比金屬要長。建筑火災的溫度大約在攝氏700—900度之間,溫度升至230度時,鋼材的強度急劇下降,在攝氏750度時其強度只有原先的10%。而木材只有在溫度達到250度時才會燃燒,一旦木材著火,在火勢兇猛的情況下木材通常以每分鐘0.64毫米的速度碳化。碳化層自然將木材與外界隔離并提高木材可承受的溫度。因此,在一場持續30分鐘的大火中,膠合木的每個暴露的表面只有19毫米因碳化而損失,余下絕大部分原始截面則完整無損。
所以說,如果燃燒起來,木材本身的自有特點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逃生機會。

在人類歷史上,木材一直是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。包括中國在內,木結構建筑在各種氣候環境下留存數百年的例子不勝枚舉。
如六和塔,始建于北宋重建于南宋,其外身全部采用木結構,至今仍屹立于錢塘江畔月輪山上,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成就。
現代木結構建筑也具有良好的耐用歷史。北美和歐洲很多木結構民宅超過100年的歷史。
截止2005年,美國木結構房屋存量中,17%的房齡超過75年。
木結構房屋是北美最普遍的住宅類型,甚至在夏威夷和美國南部這樣腐朽和昆蟲危害嚴重的地區也是如此。
近幾十年來,木結構建筑的設計、材料的選擇和處理、施工技術以及維護都有了長足的發展,使木結構建筑的使用壽命不斷延長。

(小雨木屋華山房車露營地項目)
木材的熱阻(RSI)值是0.009/mm,大約是混凝土和磚頭的10倍。
在空腔(140mm厚)中有玻璃纖維保溫材料的木結構墻體,其(RSI)值是沒有保溫層的傳統混凝土結構的30多倍。(數據來源:加拿大木材委員會《輕型框架組件的熱性能》)
我國《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(采暖居住建筑部分)》中以城市哈爾濱為例,要求磚混建筑熱傳導系數K[w/㎡k]為:外墻---0.40/屋頂---0.30
已頒布實施的《輕型木結構木結構建筑技術規程》中對木結構的熱工性能提出了高于混凝土、磚混和鋼結構的要求,在構件保溫設計上有效K值為:外墻---K值0.32( 140毫米厚玻纖棉)/屋頂---K值0.17(200毫米厚噴涂玻纖)

(小雨木屋黃山齊云樹屋項目)



怎么樣,是不是沒有想到木屋竟然有這么多好處呢?如果您親身體驗,一定會愛上我們的木屋。

(小雨木屋遼南院子72號)